中小学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光明日报刊文:教师培训要综合均衡考虑性别

中小学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光明日报刊文:教师培训要综合均衡考虑性别 近日,一张“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审核名单…

中小学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光明日报刊文:教师培训要综合均衡考虑性别

近日,一张“厦门教师招聘资格审核名单”截图引起网友关注。网友质疑榜单上男教师分数与女教师分数差距过大,涉嫌性别歧视。后来虽然主办方解释了招聘背景和规则,但相关讨论依然没有停止。

这种讨论背后的现实是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近年来,这一问题日益突出。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报告》现有数据,高中、初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分别为54.37%、57.8%、70.02%,学前阶段比例高达近98%。部分地区和学校女教师比例远高于上述整体比例,很多小学只有全部女教师。与20年前相比,各学段男教师人数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且近年来女教师人数超过男教师,仍在发展和加剧。

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严重。客观地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教育教学合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采取措施协调教师招聘过程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而且,这也与未成年人的性别角色定位和性格发展有关。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个体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大问题,全社会应该对此形成共识。

针对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的问题,近年来,各地都在探索招聘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但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招聘中男女教师的职位数量一般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招聘过程,还需要从源头上改善整体教育评价,激发男性优势潜能。至少在师范院校招生过程中,要根据需要确定合理的男女招生比例,完善培养机制。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系统的、实质的公平,同时将学生、家长、求职者、在职教师、男女教师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纳入一个公平的体系中进行平衡考量。现实中,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较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教师待遇,创新岗位设置政策,增强教师岗位对男性的吸引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是教育评价、社会观念、学校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满足人们对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遵循其机制,多措并举,从全过程、全系统解决男性愿意当老师、当好老师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要建立更加人性化、多元化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让男女教师都能发挥所长,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激励更多优秀的男性成为教师。

在招聘过程中,为了保证公平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确定各种量化指标的合理区间,减少人为因素和超底线操作。但必须重申的是,仅仅在招聘过程中做出调整,并不能解决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问题。社会关注和压力不能只盯着这个环节。即使政府相关部门短期内难以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也需要选取若干重点,促进男教师比例上升到合理范围。总之,按需分配、综合评价、平衡各方、兼顾公平应是教师招聘中处理性别问题的基本原则。

关于作者: 健康热线网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