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成为主流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节目也滚滚而来
“草发芽了,春天来了;一切都复活了,充满了活力……”2月4日晚,在全球观众的瞩目下,代表生命和春天的绿色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地面上缓缓铺开。作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后紧接着的第一个表演环节,舞蹈《立春》惊艳全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代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场景和古典诗歌,鸟巢上空“立春”的烟花…开幕式上呈现的一切,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了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独特之美和源远流长的文化。
开幕式后,“二十四节气”开始流行。长期以来,“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存在已久,可知是古人划分年份的结晶。然而,随着开幕式的流行,互联网上再次出现了关于这一文化传统的热烈讨论。所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影视行业也不例外。《二十四节气》的热播吸引了众多电视节目创作者的关注。于是,在3月20日春分前后,两个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节目应运而生,开始隔天秘密“较量”。
浙江卫视《中国好季节》春分晚会剧照
3月19日晚,“半阴半阳”春分前夕,由河南卫视打造的《中国节气——春分历险记》系列第一期节目率先开播。据悉,《中国节》系列节目由《中国节》团队打造,计划推出12期节目,每期时长10-15分钟。与以往“中国节”系列“网剧+网综”不同的是,此次“中国节气”将以小而美、有趣且贴近时代的新剧故事来表达节气的内涵和意义。场景中,最早书写并记录二十四节气的西汉淮南王刘安,穿越到现在的瞬间,与小男孩刘相遇一次,共同完成了一个“春分将至,鸟蛋俏丽”的科学实验。
河南卫视《春分历险记》剧照
相比河南卫视的《小而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季》系列晚会更加盛大。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有八场表演,包括古典舞、剑舞、歌曲演唱等。同时,节目还采用了大量现场场景,包括龙井山的茶园、西湖的灵隐寺、建德古村落、杭州湾大桥等…晚会以江南地方特色为主题,涵盖了当地龙井春茶、杭罗锦、越剧、青瓷器乐、龙泉刚柔音乐等。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需要很大努力的。
浙江卫视《中国好季节》春分晚会剧照
为什么“二十四节气”题材会受到影视创意界人士的追捧?或许,这还得从河南卫视发起的节日晚会“滚入”说起。在河南卫视,随着舞蹈《唐宫宴》,水下节目《洛神水府》火了起来,吸引了无数电视人的目光。河南卫视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很多平台的晚会策划都将目光瞄准了传统文化这座富矿,电视人希望抓住观众在这个传统文化的世界里的“痛点”,成为下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
所以在2021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视节日和晚会,开始逐渐减少明星艺人和人气学生展示的“歌舞才子”的表演形式,不再以传统文化为主,开始深入挖掘节日背后的历史渊源、民俗活动、戏曲文化等等。在节日晚会“疯狂内卷”的当下,可供创新的创作空间并不多。很多电视人也希望把握传统文化的“流量密码”,开启新的赛道和创作路径。此时此刻,《二十四节气》的火爆可以说让很多电视从业者看到了新的创作空间。
从两档节目的热度来看,河南卫视《春分历险记》海报选择了“二十四节气”作为主题,确实再次引发了网络热议。流量上来后,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业内人士加入,开始新一轮的创意比拼和展示。看来“二十四节气”晚会的“文化内卷化”指日可待。